抢救“余量食物”!国内首家“食物银行”落地浦东塘桥后,定制爱心包、流动车也在路上

 人参与 | 时间:2024-03-28 21:01:07

原标题:抢救“余量食物”!余量食物国内首家“食物银行”落地浦东塘桥后,抢救定制爱心包、国内千秋悲歌流动车也在路上

东方网记者朱贝尔8月19日报道:上午10:30,首家食物在上海绿洲食物银行浦东塘桥发放点,银行当社区志愿者郜启鑫把最后一份蔬菜分发给前来领取食物的落地流动路上困难户后,由奥乐齐超市捐赠的浦东“余量食物”走完了今日份的闭环。

一头是塘桥零售企业“发愁”的余量食物,一头是后定生活拮据的社区居民对食物的需求,搭建起食物浪费和食物不足之间桥梁的制爱,是心包千秋悲歌一家扎根在浦东的社会公益组织—上海绿洲食物银行。

自2014年起开始摸索食物银行落地中国的车也模式,上海绿洲筛选、余量食物借鉴各国模式,抢救最终于2015年创新地在上海浦东塘桥落地了中国首家社区型食物银行的国内机制。

食物银行,主要为经济有困难人士提供暂时性膳食支援,鼓励他们自力更生,食物来源主要由团体及私人捐助。这个概念源于减少生产过剩导致的浪费,像各超市中那些即将过期、但又卖不出去的食品就需要花费不少的资金进行处理和销毁,而剩余农产品的加工处理同样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

“如果募集这些即将被浪费的食物,并组织合理的运输、分类和储存,再捐赠到弱势人群中,那么就可以帮助贫困的家庭,也可以减少浪费现象,优化资源的配置。”上海绿洲食物银行负责人李冰介绍。

以塘桥社区为例,奥乐齐超市整理出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包括米、面、粮油、零食、饮品等,捐赠给绿洲食物银行,给予困难家庭帮助。绿洲食物银行通过其网络,匹配合适的受益方,捐赠物资分别被送到了国家注册的低保户手中,打工子弟小学、环卫工人和周边工地等等,让所有的捐赠物资均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每天食物送到后,困难群众家庭一人一天凭身份证可免费领取一次。”郜启鑫告诉记者,临期的盒装牛奶、巧克力很受困难人群的欢迎。“分发的食物没有标价,但是生产厂商、保质期等信息完整保留。”

为保证食品安全,食物银行与食品捐赠方签订协议,要求提供营业执照和相关食品安全证,同时食品进出库进行了严格筛选、分类、质量检验等。“我们会登记好来源、保质期等信息,临期食品会先行发放,同时做好告知工作,提醒前来领取的困难群众务必在保质期内食用。”

据了解,“食物银行”公益组织在浦东全区设立25个食物循环点,推动超市、家庭将吃不完的过量食品投放到循环点,通过规范性流程和操作,把本要被丢弃的食物分享给有需要的人。而浦东社区的“家门口服务”组织则助力这一过程的精准对接,让更多食物能够“物尽其用”,减少浪费,实现绿色循环。

谈到未来的计划,李冰说正在与各家企业联系,尝试向社区低保户、残疾人群、困难户每月定期捐赠“爱心食物包”。个性定制不仅能免去居民夏日外出买菜的辛劳,更能为困难家庭省下一笔不小的开销。

此外,食物银行目前依托第三方物流,未来在街头会看见食物银行“流动车”,送到偏远地区困难人群的“家门口”。

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文明创建处处长卢霞介绍,浦东文明办正在计划发动全区50万青少年自愿到“食物银行”25个活动点参观打卡,切身感受食物的绿色循环之旅,再以“小手牵大手”的方式,辐射到浦东108万户家庭。

卢霞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在社区倡导惜食理念,减少浪费,在社区、商家之间构建一种新的资源与品牌营销的生态模式,创建环保节约型社区。”

(本文摄影:施宇萌)(朱贝尔)

顶: 1325踩: 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