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保健品套路多 八旬老人现身说法教你一一识破

 人参与 | 时间:2024-03-29 09:44:23

  原标题:购买保健品套路多 八旬老人现身说法 多数以“亲情牌”骗取信任“儿子”们的购买套路 你能识破吗?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逐渐重视,形形色色的保健保健品进入大家的视线。上门或电话推销的品套抱紧女主大腿的十万种姿势、社区里开讲座的旬老,各种销售方式令人眼花缭乱。人现据中国保健协会的身说识破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法教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购买调查显示,保健超过65%的品套老年人使用过保健品。在保健品获得渠道中,旬老有近66%的人现老年人因公司推销、广告宣传而购买保健品。身说识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法教一些老年人打进本报热线,购买或写信反映,他们花“巨资”买的保健食品作用不大,是被商家忽悠了。那么,老年人买保健品时如何防止被“套路”,一名“资深”大爷现身说法。

丁大爷多年来买保健品攒下的爱心卡、孝敬卡。

  现身说法 吃了10多年保健品 感觉作用并不大

  85岁的丁大爷带着材料和多年来买保健品所积攒的名片、会员卡等来到了本报。“太害人了,我要把我买保健品的经历给你们讲讲,你们好好报道,做一个反面教材,提醒其他老年人不要像我一样。”丁大爷拉着记者的抱紧女主大腿的十万种姿势手说,2006年他第一次接触保健品,觉得人上了年纪,应该买点保健品吃,调理身子。“10多年来,我买了数十万元的保健品,家里都堆不下了,书柜、酒柜、床底下,看到我买保健品,儿子和媳妇甚至把我的退休金存折藏了起来,因为这个事情大家还一度闹得不愉快。坚持服用后,其实感觉这些保健品并没有多少功效。”

  究竟是什么让丁大爷如此痴迷购买保健品的呢?丁大爷有些不好意思,“家里有各类保健品,但平时并非真的有意愿要吃这些东西,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是想调理身子,可后来这种想法慢慢就淡下来了。”丁大爷说,之所以一直购买保健品,主要是因为商家在推销的时候,又是免费讲座,又是请专家,临了还送给小礼物,有时候讲座时间说得晚了,还给我们订盒饭。我们老年人觉得人家既然那么热情,多少买点,这一买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丁大爷介绍,大多数商家一般都有一套惯用伎俩——“不管多少都要你掏钱买点,三五百也好,两三千也行,还美其名曰说是钱没带够不怕,主要是为了老年人考虑,付点预付款就可以带部分产品回家体验。由于自己付了钱,之后老年人们心里就一直会惦记着,下次再有讲座,总觉得自己的钱还在里面,就会主动参加。就这样恶性循环,越陷越深,导致无法自拔。”

  10多年来,丁大爷参加了无数个类似的讲座,也见识过各式各样的“套路”,但无论怎么变化,最终都会落到购买某种产品上。“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真是糊涂。我就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劝说现在还深陷保健品的老人们,希望他们不要再吃亏上当了”。

  这些套路你得当心

  在采访中,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丁大爷给记者总结了保健品商家“支花篮”的那些套路。

  1.以“亲情牌”骗取信任

  一些保健品营销人员采取“温情攻势”,通过各种“话术”与老人拉近关系,一旦获得老人的联系方式、家庭情况等信息后,会表现得非常热情,不断对老人们嘘寒问暖,关心老人的疾病,通过逐步地交流来骗取老年人的信任。就像葛优在小品《“儿子”来了》中表演的,开口就“我尊敬的妈妈”“我尊敬的爸爸”,表现得特别孝顺,让很多老人感觉比自己子女都要贴心恭顺。然而这恰恰就是“儿子”们的套路了,组织专人对老年人提供“亲情”服务,骗取老年人的信任,对老年人实施诈骗活动。

  2.以“专家牌”强力洗脑

  部分不法商家利用所谓的专家做宣传,通过专家讲座、专家义诊等形式,打消老年人的顾虑。为了宣传保健产品的效果,讲座人往往被冠以国家高级营养顾问等头衔。为了让老年人对产品深信不疑,讲座人在宣传方面大做文章,为产品销售做足铺垫。其实所谓专家,有的竟然是卖保健品店主,经过一番包装,“大忽悠”变成了“大专家”。而在“义诊”、讲座的过程中,这些人经常凭空捏造出一些病症,吓唬老年人自掏腰包买高价保健品。

  3.以“免费牌”吸引上钩

  保健品公司在先期推销时通常会采取发放免费日用品、赠送药物、免费义诊等方式,放长线钓大鱼,给老年人制造不花钱就能看病、得实惠的假象。超市门口送鸡蛋、小区免费量血压、举办各种吸引老年人的活动,讲座时间也都“恰巧”在工作日。有的企业打出送100个鸡蛋的口号:第一次领10个鸡蛋,第二次带人来给20个鸡蛋,第三次30个,第四次40个……以此“套牢”老年人。一些保健品销售现场的火爆景象,其实是精心策划的营销噱头。他们利用各种头衔对自己进行包装,然后夸大产品效果,用“送礼物”“返利”等手段引诱老年人掏钱购买。一些老年人贪图便宜参加活动,随后就会以“温水煮青蛙”方式上当受骗。

  4.以“科技牌”掏空钱包

  现在有很多打着“基因疗法”“干细胞移植”及“纳米技术”等高科技来骗人的。听起来非常高大上,其实就是骗你对新鲜事物不熟悉。而且经销商往往利用消费者病急乱投医的心理,经常打着某科研机构高科技成果的旗号,发布商品作用“功能强大”“功效神奇”,无限放大产品的功能、功效,并采用虚假的现场演示,经电脑数码技术处理的“明显效果”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市民报料 花高价买的保健仪器 宣称能治疗多种疾病

  相信丁大爷的经历有不少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听说过,春城晚报自征集“3·15”消费者权益日线索以来,也接到了不少有关保健品“陷阱”的反映和报料。

  除了保健食品,关于保健仪器的投诉也不少。购买保健仪器的主要群体是老年人,不法商家往往会通过健康讲座、赠送礼品等方式,吸引他们进行消费。有些消费者表示,老人花高价买回来的保健仪器,有的标有国家医疗器械的批准文号,有的标有各种国外机构的认证证明,宣传人员更是号称这些仪器有神奇的疗效,能治疗多种疾病。家中的老人对销售人员的话深信不疑,有的甚至连医院开的药都不吃了。老年人上了岁数往往注重养生。正是这种对健康的渴望,驱使他们听信不法销售人员的推销。在我们收到的投诉中,因为相信保健食品、保健仪器,造成家庭关系紧张,甚至拒绝吃药、拒绝就医,导致严重后果的悲剧比比皆是。无论是保健食品还是保健仪器,都不能代替药和医院的正规治疗。

  据了解,《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和广告内容必须真实,符合其产品质量要求,不得有暗示可使疾病痊愈的宣传。另外,《广告法》中规定,保健食品广告应当显著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发布标准》中规定:医疗器械广告中有关适用范围和功效等内容的宣传应当科学准确,不得违反科学规律,明示或暗示包治百病、适应所有症状;应当宣传和引导合理使用医疗器械,不得直接或间接怂恿公众购买使用。

  王先生

  “2018年9月,我分两次购买了某品牌的保健品,第一次花费了3960元,第二次花费4000多元,因为第二次购买的口服液自己吃了会过敏,当时商家承诺如果吃了过敏可以退货,后来商家拒不承认,希望寻求帮助,能够把该保健品退了。”

  黄先生

  “2017年11月我参加免费讲座,交了1万购买3年某保健品商家的保健品,吃了1年多,现在感觉并没有什么用,不想要这些保健品,要求对方退款,可是对方不同意,希望帮忙协调。”

  张女士

  “昆明东站的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承诺1000元2盒,然后只给了一盒,保健品也没有效果,我怀疑被骗了,希望帮助维权。”

  顾女士

  “我母亲几个月前在销售人员的忽悠下买了4万多元的保健食品,售卖人员宣称这种保健食品能治糖尿病、静脉曲张、心脏病等多种疾病。该产品无任何医药成分,其公司高级销售却宣称能够对多种疾病有效。我多次劝我母亲都没有用,老人已经被洗脑了,希望你们能曝光。”

  郭先生

  “某保健品公司夸大产品作用,建议老人不要吃药,用他们的设备就好了。我岳父有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被他们洗脑了,非要给儿女们都买一台,劝都劝不住啊!”

  周女士

  “这几年父母迷上了各种保健品,其中的一种号称能包治百病,这个保健产品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电热毯,但是销售人员却说有什么红外啊,磁力啊,负离子啊,听着完全不靠谱的东西。父母上了年龄,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我对他们说,他们又不信。”

  律师说法 遇到不法商家及时举报投诉

  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律师沈军说,中国人口正处于老龄化阶段,《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老年人的权益受到损害给予法律保障。老年人及其家人,在遇到不法商家时,应及时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进行举报和投诉,相关部门不得推诿和拖延。

  提醒各位老年朋友不要轻信商家的花言巧语,不参与免费体检和旅游,不参与感恩抽奖、刮奖等免费活动,更不能轻信以营养家等专家讲座,稍有不慎,钱财损失,重则身体健康受损。

  我国广告法明令禁止,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老年人及其家人应当有效识别不法商家的虚假宣传和夸大宣传,防止上当受骗。

  最后沈军律师还提到,众多老年人被骗被伤害案件,源于他们的孤独,除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惩处力度外,更重要在于家人对老年人的关心和引导,让犯罪分子无机可乘。子女也需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对老人多一份关爱和陪伴。

  征集维权线索

  《春城晚报》面向社会征集消费类新闻线索和投诉,如果你在消费中遇到欺骗、不满、不公,发现商家任何违法违规行为,或者有关于消费者维权的经验,都可以通过《春城晚报》热线电话0871-64100000和两微一端(春城晚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和CW新闻客户端)向我们反映和讲述。本报3·15报道组将第一时间对你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并对举报者个人信息采取必要保护措施。对重大侵权案例,本报将转交质监、工商、食药监等职能部门,并进一步跟踪处理结果。(记者 刘嘉 摄影报道)

顶: 82843踩: 25